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组品—平常万岁(1)

流金岁月 | 老照片 / 作者:原色摄影资料室 / 时间:2015-04-02 /2000℃

萧沉

平常为什麽万岁?因为平常的生活、平常的日子能长久,有耐力,生生不息;不像大起大落,儘管惹人注目,轰轰烈烈,却短暂。所以我要说----平常万岁!所以我还要说----锅碗瓢盆万岁!柴米油盐万岁!吃喝拉撒万岁!黄瓜茄子万岁!大白菜万岁!鸡吵鹅斗万岁!草民万岁!......我以为这些才是真正的万岁,其他全是瞎鬼,全是摆造型,拍马屁,虚头巴脑,一闪即逝的流星而已。而能长久的永远是平常,不紧不慢,细水长流。西安摄影师赵利文在1985-1989年拍下的这些平常人的平常生活,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子。

二十多年前的八十年代,大家一窝蜂都在拍什麽呀?拍小花小草小桥流水的沙龙唯美小景;拍“庐山云海/黄山松涛/天山明月/泰山日出”之类的画意风光;拍宗教的西藏或风情的新疆;要不就是在暗房裡鼓捣从西方趸来的那些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未来主义等等的伪现代派“艺术”摄影......大家觉得拍摄或鼓捣这些才有意义,才不算浪费胶捲;没几个肯将镜头对准世俗生活的,总以为那是平常,庸俗不堪,没劲,也体现不出“艺术”。他们要拍不俗的,要鼓捣艺术的,要弄有劲的......总之,他们要做摄影“艺术家”,要让自己的照片“像作品/像艺术”,要有高超的技术难度,要让一般人鼓捣不出来,要有神秘感,那才叫“艺术”......

相比之下,那时还不足二十岁的赵利文倒是个“老实孩子”,他不跋山涉水去大老远的地方猎奇(既没钱也没时间),也不玩诗情画意或现代派什麽的艺术(没那细胞)。他只拍家门口的西安,只拍市井民生,只拍一天一天的平常日子,且一拍就是四、五年,拍了近两万张,这数量真要吓死人。我们看他当年的摄影立场与动机,很明确----就是观看与记录时代社会、现实生活,运用摄影可以定格历史的朴素本质,去发现与凝固平常,为八十年代的西安世态保存一份眼见为实的影像记忆。

我们知道,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比较强调客观真实性,尤其是“陝西群体”在新闻报导摄影中率先宣导的“真实性”及以写实为主而发起的“艰巨历程”全国公开赛,我以为至少对陝西本土的摄影人影响巨大。赵利文那时不足二十岁,客观讲,这个年龄的青年一般在意识形态方面基本处于“生瓜蛋子”状态,少有清醒者(除非天才)。而赵利文之所以能秉持如此清醒明确的实证方向,他自己介绍说,当然得益于年长他近二十岁的潘科的指导。不过,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倘若个人没有慧根、缺乏悟性,再好的师傅恐也白搭。

从赵利文所拍的这些照片看,我以为其难得之处在于他并非一味遵循与强调影像的客观真实性,而是很有属于自己的主观观看与选择。在走街串巷之间,他很注意平民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细节与情趣,诸如----戴花镜的大娘在当街生炉子/穿裙子的姑娘在公用水龙头前伸腿冲脚丫/排队等着挑水的队伍/大人们打麻将而孩子和布娃娃躺在凉席上午睡/打扑克牌的输者头顶砖头或鞋子/马路上一个大爷用平板车推着坐在一把折叠椅上的老伴儿/十几个乘客在推一辆抛锚的公交车/躲着洒水车而凌空跃起的小伙子/拥挤且毫无立锥之地的火车站候车厅/小吃店前抬手招徕顾客的两个小伙计/市容纠察员一脚踩住摆摊小贩的五把菜刀/排队领圣粥的平民信徒们/跳橡皮筋的孩子们/睡在桌子上的孩子和躺在躺椅上的大爷/雨后胡同裡的积水和大人肩上的孩子......

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市井民生,不仅需要清醒明确的观看立场与思想意识,同样也需要一双慧眼去捕捉、选择、提炼,并以一种看似平澹却异常精心的镜头感加以“描写”----对,就是“描写”这个词,用在赵利文的这些片子上,我以为异常准确!类似于文学上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摄影镜头也可以描写,平澹的描写其实意味着----“句到澹方高”。这的确是一种摄影语言方式,朴素而精准,每一张都能让你看明白赵利文想说什麽,他的表达能力扎实可靠,且简洁实用。

有关赵利文这批八十年代的照片,我想说的另一个方面是:有一种纪实照片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亦如“普洱茶”或“女儿红”,需要放它一些年,那味道且越放就越醇厚,越放就越有意义与价值,赵利文这些八十年代的照片便是。当年看去,因为皆是身边既熟悉又鸡毛蒜皮的事,大概会不以为然;而今拿出来再看,却大不一样了。光阴是一张神奇的筛网,把没用的筛出去,有用的漏下来。二十多年过去,我们得到了一捧不可多得、珍贵如金的细沙----沙是什麽?是普罗大众,是平常日子,是分分秒秒的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

至于这些照片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自不必说;人物、服饰、生活、场景、物品等等丰富的信息量便已说明一切。我们真要感谢赵利文给我们留下的八十年代,近两万幅的西安世俗景象,是中国纪实摄影的福份,是西安的福份,是平民苍生的福份,是后代的福份!八十年代的当代中国摄影史,我以为应当给赵利文搬一把椅子,他有资格坐。适值赵利文精选出200(实为150)张照片结集付梓之际,拙文恬以为序,惭愧惭愧。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赵利文八十年代的纪实摄影


作者微博:http://www.weibo.com/photozhaoliwen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专辑:清朝抗战
相关阅读
排行
轻探汴河街巴陵广场—后羿射巴蛇古镇古宅清风​—轻探岳阳楼汴河古街遇见老地方,那些承载着离别与重逢的老站勾起儿时无限记忆的农村土灶台80后抹不去的记忆-步步高老照片一组老照片 看过的人都哭了,看懂的人都1915年至1925年乐山以前的百年老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没有抢劫故宫文物 这大忽悠赵本山老照片 曾称足球太"脏"伤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卡尔迈当斯拍摄的49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