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木”的中秋文化——雕刻在“月饼模”深处

民间艺术 | 雕镌 / 作者:小刀马 / 时间:2012-05-04 /7392℃

渐行渐远的中秋文化:那年那月那饼印

渐行渐远的中秋文化:那年那月那饼印渐行渐远的中秋文化:那年那月那饼印

旧时过中秋,自制月饼几乎是家家户户一个不可缺少的节目,月饼模则是必备的制作工具。我国一些地方制作月饼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自制出来的月饼,一家有一家的特色,做月饼的“模”自然也是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天津社会科学院王来华教授收藏的月饼模藏品已达上百种,花样之繁多,引人注“木”,令人叹为观止。

探寻月饼模的历史溯源

月饼作为节日食品,其文字和图案都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寓意,一件件雕刻精致的月饼模堪称民间工艺品。月饼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北宋,苏东坡诗中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因此月饼模的历史似乎也应追溯到宋代。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较为常见的是明清时代的产物,可能与其材质的耐久性有关。民间的月饼模多为木质,且多为杜梨木所制。杜梨木又称“杜木”,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除用于制作月饼模外,更广泛用于雕刻家具和印章

常见的月饼模,直径在三四寸左右,小的一般一寸,大的则达1.5-2尺。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正方形、椭圆形、莲花形、桃形的。月饼模图案、形状的变化,一方面体现的是制作工艺的多变,另一方面,也是为区别月饼的不同馅料。在传统文化习俗中,嫦娥、玉兔、吴刚、桂树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也是月饼模最常见的图案题材。天津艺术博物馆近年征集到一块百年前的月饼模,不但工艺精致,中秋节文化寓意也十分丰厚:这件饼模直径约1尺,可以制作2.5公斤的大月饼,图案中间为月宫琼楼,里面嫦娥起舞、玉兔捣药、吴刚伐桂……主图周围,又按季节不同,雕刻了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时花,刀法细腻、布局精当,称得

#p##e# 上是月饼模中的“极品”。相比之下,民间常见的月饼模就简陋、粗糙多了。“福”、“德”是出现在月饼模上较多的文字,龙、麒麟、蝙蝠等瑞兽祥兽则是图案的主角……同时,月饼模上还少不了一圈规则形状的花边,常见的有“缠枝花”等。这样,月饼从模“打”出来后,显得图案规整而雅致。

如今,月饼模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它在成为一种日渐罕见的精美收藏品的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珍贵见证。

探究月饼制作背后的故事

制造月饼模共有五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就是选择好的木材,最好是用沙梨木,它的特点是板面光滑、纹路细。将选好的沙梨木材锯成一块块大约有十厘米厚的四方模板,然后用钻孔车床将中间挖出一个三四厘米深的圆孔。

挖孔的第二道工序是制造月饼模时最艰苦的工序,也是最费时的工序。因须使用雕刻刀一刀一刀地凿,将里面的圆孔刻得平坦光滑才能使用。打边花开“牙”是下一道工序,使打出的月饼有菊花状边缘。再下一道工序就是打气眼,气眼是月饼模的排气孔,主要是让馅打下去时里面的空气能排出来。

最后一道工序是制造月饼模的“精华”之处:雕刻花纹,为月饼模“文身”。月饼模花纹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题材有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配以文字。月饼模多刻上品名、店号及产地等,还有表示吉祥如意的字样。雕刻刀法要求简练、刚劲有力、进刀快且深。做好的月饼模要求画面印纹清晰、边牙均匀、字面光滑、脱模爽快、便于操作、适合生产需要。

使用的雕刻刀也很有讲究,都是雕刻师傅根据雕刻的需要,自已打磨而成的。刀口有平、弯、宽、窄等样式,雕刻每一处不同的花纹就使用不同的雕刻刀,雕刻刀需经常打磨,锋利的刀雕刻出来的花纹才有棱有角、立体感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月饼模不复往日的光彩,大多闲置而成为藏家的珍爱。一般说来,月饼模刻纹不会过于繁复和细致,以免月饼出模时无法表现;但也有刻工精微的月饼模留存下来,或许单纯为观赏而作。

月饼模是将生活和艺术结合为一的传统工艺。这项工艺随着中秋文化氛围越来越淡,已有日薄西山之势,缅怀过往,不免令人慨叹。如何延续这份记忆中的芳香,似乎不应只是藏家的责任,但当下也只能寄望于他们的整理和保存,以留给后代人了解前辈过往生活的机会。(程圣中 文/摄)

■编后话

儿时中秋夜,皓月当空,全家人团聚在融融月光之下,在庭院中摆上香案,置放水果、月饼等祭品。祖母虔诚地拜上几拜,然后将一块大月饼切之分食,即使有家人身在异地,也须留下一角,以示团圆之意。

月饼是自制的,还记得刚烘焙出来时的香气常常让我垂诞欲滴。每当看到家人擦洗那大大小小的饼印(也称“月饼模”)时,中秋便为时不远。年幼的我甚为好奇,任意形状的面团放到月饼模里,都会拓出相同的样子。

长大后才明白,这些纹理已然斑驳的木质模具传承了上千年的中秋文化。在那精致细美的花纹图案里,分明雕刻着人们世代的企盼和祈福。而对月饼模的记忆,只是残存在童年时的梦里。

而今我对中秋的感觉,犹如没有表情的水,平淡无奇,只有中秋夜给家里致电成为例行公事。母亲会在电话中提及现在自制月饼的越来越少,我也会感叹自己没吃月饼已有多年。

所幸的是,在天津社科院王来华教授不大的家里收藏了不少饼印,我用相机纪录下它们似曾相识的容颜。那被束之高阁的饼印,从“寻常百姓家”飞入“王谢堂前”,不免让人唏嘘。

在更多人眼里,中秋渐行渐远,月饼已然老去。在当下月饼“华丽”转身的背影下,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饼印显得灰头土脸、了无生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淡淡月光下永远属于自己的那一角月饼,永难忘。也许,你亦然。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
排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乔世盛源的竹制古建筑关于童年的回忆—陀螺 陀螺的打法玩法及阴沉金丝楠随型安康手戳雕刻步骤图解葫芦雕刻艺术灯具欣赏DIY葫芦雕刻教程引人注“木”的中秋文化——雕刻在“月饼绝美的葫芦工艺品 葫芦工艺品制作方法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