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剪纸简介,浙江剪纸欣赏

民间艺术 | 剪纸 / 作者:米可 / 时间:2012-10-05 /6700℃

浙江省剪纸文化,其中以浦江、缙云、乐清、永康、桐庐等地最富特色,浙江剪纸题材丰富,层次分明,挺秀,细致。其中,乐清剪纸最为出名。几十种图案交织在一起,层次丰富、主宾分明、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显现出江南海滨特有的风神气韵。与北方剪纸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浙江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但由于纸张不易保存,已很难见到古代剪纸,笔者收藏几张清末民初的戏曲剪纸及更早一些的熏谱,弥足珍贵。对当时的剪纸可略窥一斑。所幸历史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剪纸的逸闻轶事,让我们了解到更远时代的剪纸艺术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最重大的传统节日,过年挂贴"过门笺"也是节日的标志。"过门笺"是形似旌旗的小幡。宋、吴自牧《梦梁录》描写宋杭州立春时录: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年之兆。其实这一风俗至迟也在唐代就开始盛行,唐代诗人韦庄《春盘》写道:"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阳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元宵灯会,确定元夕燃灯并成风俗,始于唐代。历代沿袭蔚然成风。民间剪纸广泛应用到元宵灯会,大概是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当时著名的灯品有:镂刻金箔鱼形灯;用皮影手法制的羊皮灯,用五色纸和菩提树叶作成的走马灯(影灯)纸灯中最引人兴味的是妇女剪纸扎成的花灯。明人因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还录有瞿宗吉描写杭州一带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十五首小诗,其中一首写道:"香袋交垂八尺高,红灯影里见丝毫。旁人总道工夫巧,一月香闺弄剪刀。"  《武林旧事》元夕条云: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相呼,终夕不绝。这里的"大影戏"其实是皮影戏,只不过当时剪刻皮影的材料除了皮革以外,还有纸片。南宋《都城纪胜》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以彩色装皮为之。说起皮影,它与剪纸还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晋、干宝《搜神记》有剪纸为人的故事:汉武帝(刘彻)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状;环屋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戚。李少翁为汉武帝剪李夫人象,栩栩如生。汉武帝为此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据说剪纸和皮影均可溯源到此。汉代,造纸之初,纸质粗糙,尚不能用来剪刻人物,这里的纸也许是某种丝织品,即缣帛一类的薄片。在宋代 ,制作皮影有用皮革也有用厚纸的,皮影与剪纸同出一源。它们之间的密接关系就更加清楚了。天籁阁是明代秀水(今浙江嘉兴)书法名画收藏家项元汴藏图籍书画的地方。所藏宋人画册中也有儿童表演皮影的情形。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灯市行》一诗中写到:"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蜡天后好晴,已作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虽然写的是苏州,但用来形容当时的杭州灯会也非常贴切。

  元代《大德乐清县志》在描写乐清民间元宵佳节的情景时,写到:"里社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与众共赏,为民同乐。"足见乐清剪纸,在700多年前就已经盛况空前了。  到了明代,花灯剪纸已相当繁荣。章铨《吴兴旧闻补》记载:"沈羽宸,长兴(在浙江省)人,寄居青镇,善画,装夹纱灯尤精致,其人物花鸟,俱有飞动之势。"这种夹纱灯用剡纸可成花竹鸟禽之状,接着晕染轻烟浓雾,再熔蜡涂染,继之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映灯则恍在雾中。     端午节是民间祛灾除病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以禳毒气。"到宋代,不仅挂艾人,又兴起将天师(东汉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挂在门户或插在头鬓的风俗。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天师骑艾虎祛除毒气、毒虫的风俗直接派生出门额悬贴剪纸艾虎或簪戴剪彩艾虎的习俗。  重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民间有登高赏秋,饮菊花酒、佩茱萸、食重阳糕等风俗。重阳糕上往往要插上应节之物--小三角旗,有木版印刷的,也有剪纸的。江南一带还要举办登高庙会,人们用纸扎成九层高的楼阁,楼阁的栏杆、屏风、门窗、墙壁均用细纹剪纸装饰。这些风俗至今江浙一带仍可看到。     在《梦梁录》中还记载有关婚礼上剪刻喜花点缀礼物。寿礼上以剪纸花样贴于寿桃,益增其甜蜜以及临安夜市卖异色影花扇(剪纸扇)的故事。说到剪纸扇不能不提到浙江硖石、嘉兴一带流传的"彩画刻纸伞",与"剪纸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到"镞刻"纹样于宣纸上,以上下两张宣纸将此刻纸夹在中间,托裱为一张,称为"夹刻纸"。扇与伞及灯彩往往用"夹刻纸"制作。1965年,江苏江阴县出土了一件明代"夹刻纸"扇面。上下层是绵纸,中间夹刻的是《梅鹊报春图》,上下有缠枝纹样,扇面涂以饰之,呈浅棕色,洒金点点,清晰可见,成为稀世之珍。  值得一提的是,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在南宋的行都临安(今杭州)商业非常发达,许多小工艺应运而生,当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剪纸的行业,被视为"小经济",指小本经营。有"剪字"、"剪镞花样"、 "镞影戏"等。《严州建德县志》还记载了有名有姓的擅长剪纸的名手,"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裱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林剪'。"  以上零碎资料可看见,浙江剪纸至迟在唐代就已出现,宋代始盛,元代已很发达,明清愈益精致。

分布:

浙江剪纸主要分布在浦江、缙云、乐清、永康、桐庐、象山、玉环、平阳、仙居、临海、瑞安、磐安、东阳、遂昌等地。其中尤以浦江、缙云、乐清、永康、桐庐等地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试例举之:  浙江剪纸要数乐清剪纸最为著名。乐清地处浙东沿海,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雁荡山所在地,自古手工业生产就很发达,"黄杨木雕"、"绣帘"、"嵌漆器"等闻名于世、畅销国内外,乐清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工艺精湛,700多年前,剪纸已很兴盛,乐清剪纸与"龙船灯"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船灯"是乐清一中特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是节日期间用以祛凶纳吉的,每逢新春佳节,雁荡山下方圆数百里内,村村镇镇都扎起龙船灯,体长约三米,分日龙、夜龙、活动首饰龙三种,象征着生命和力量。龙船灯的造型别致,制作极为精巧,龙船上扎有七层至九层的楼阁、亭台,楼阁的栏杆、屏风、门窗、墙壁全部用细纹纸张贴。当地人把这种细纹剪纸称作"龙船花"。龙船花的图案千变万化,玲珑剔透,瑰丽多姿,刻纸艺人能在四寸见方的白纸上刻出几十种复杂的图案,最多可达六、七十种,精微纤巧、细若发丝,有正字形、人字形、喜字形、寿字形、菊花形、冰梅形、鱼鳞形、龟背形、还有"田交田"、"勾之云"、"空肚十"等等。几十种图案交织在一起,层次丰富、主宾分明、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乐清剪纸以其挺秀、细致的风格显现出江南海滨特有的风神气韵。与北方剪纸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缙云剪纸以戏曲为题材,精致工整,在剪纸艺苑中独树一帜。《太白回番》、《麒麟送子》、《九世同居》、《双玉球》、《感恩亭》《摇钱树》等表现人间的悲喜,传达朴素的审美。在刻画人物上,往往只刻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衣褶以阴刻法处理,与背景的阳刻法恰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剪影般的动态。背景中直线与曲线交互穿插,如水纹、网格、盘长、祥云、串钱、花瓣、藤蔓,它们是画面的纸筋,戏剧场景中的亭、台、楼、阁因此而不致孤立无依,更有烘托渲染祥和气氛之功效。主体画面的两边往往饰以边花,内容大多为民间吉祥图案。如:琴棋书画、石榴莲子、拂尘方胜、倒蝠蝴蝶等,不一而足。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剪纸艺术。浦江剪纸历史悠久, 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可见元明之际乡间已有剪纸招魂的风俗。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图案清新大方,多数取花鸟、草虫、山水、亭榭、仙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形式上流行最广泛的是窗花。每当春节,农村的姑娘媳妇便大显身手,鲜红的窗花把节日点缀得喜庆而热烈。除春节外,结婚礼仪、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都要制作大量剪纸,有礼花、灯花、功德花等品类繁多。通过谐音和象征手法,寄托劳动者的理想和愿望。如剪金鱼满塘寓意金玉满堂,剪枣、笙、桂花、莲子比况早生贵子,剪瓶、鞍、戟、磬象征平安吉庆,剪蝙蝠、鹿、桃和蜘蛛则喻示福禄寿禧。按地方风俗,妇女出嫁都要制作"龙凤呈祥"、"并蒂莲荷"、"鸳鸯荷花"、"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大量剪纸覆盖 在嫁妆礼品上带到男方家中,俗称"利市",这一风俗促成浦江妇女从小就开始剪纸艺术的训练,产生了许多精美的民间剪纸作品。以乱弹为代表的浦江戏剧文化发达,戏剧为剪纸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产生了许多戏剧人物剪纸。如《对课》、《断桥》、《孙悟空借扇》等,线条古朴,构图巧妙、背景丰富、人物个性鲜明。浦江剪纸一般取染色土纸5-10张叠好覆以样稿,用绵纸钉扎住,然后用特制镂花剪,有里而外依次剪出。创作稿原稿一般要用水粘贴在另一张薄纸上,用松枝或油灯烟熏黑,取得黑白分明的复稿,又叫花样。一张精彩的熏样,一传十,十传百,会迅速流传开来。解放以后,浦江剪纸注入新生活的内容,具有了新时代的气息,大量剪纸在报刊上发表,也出版了剪纸作品集,1988年浦江选送75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展示了浦江剪纸的艺术魅力。《荡湖船》、《听琴》、《空城记》等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永康剪纸数量之丰,不亚于浦江和缙云,表现内容也与浦江和缙云相似。戏曲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应有尽有。与浦江和缙云的细腻、秀丽、抒情、疏朗相比,永康剪纸更显得淳朴浑厚、大胆粗犷、雍容大度。从形式上看,它更注重外形的刻画,给人印象强烈而整体。永康民间风俗也是妇女出嫁前要学会剪纸和绣花,新娘子的手艺越高,在夫家就越体面,想剪出一张好作品,首先要有好底稿,于是为了得到一张好的底稿,姑娘们往往托亲告友,跑上几十里路,求得底本后,放在油灯上熏,然后凭借熏样进行翻剪,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修改、选择、淘汰,剪纸艺术日趋完美、生动、活泼、成熟。     位于富春江畔的桐庐,景色秀丽,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桐庐剪纸也烙上江南特有的灵气,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在桐庐乡间,剪纸艺术早已有之,窗花、灯花、鞋花、衣饰花、喜花广为流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剪纸的上述功能逐渐削弱,剪纸艺术也渐渐被人疏忽。桐庐文化部门认识到民间剪纸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建立了民间剪纸开发基地,开展艺术指导,培养创作骨干,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扶持与利用的关系,形成了剪纸创作群体,有创作骨干50多人,创作队伍100多人。50余件作品获省级奖,多件作品获全国奖。剪纸艺人还作为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出访国外。桐庐剪纸汲取了套色木刻、国画渲染及民间美术的斗色手法,创作出套色剪纸、染色剪纸和斗色剪纸,丰富了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出新、出优、出人才、出作品,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浙江民间剪纸创作的代表人物  李宝凤,浙江缙云河阳人,祖上是个大户人家,姐妹几个都会剪纸,一张红纸一把铰,不用刻也不用凿,凭的是一手运剪如风的好把式,取材皆为戏曲故事,十分重视艺术表现,她剪人物,往往只剪七分,取其神似,她的剪纸从功用上已脱出了饰用、祭品、喜花、门笺等实际功能的窠臼,而具有纯审美的效果,每当正月,她都要把自己精心剪出的作品贴上窗棂,她把这个叫着"挂喜"。1994年,文化部组织了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李宝凤的剪纸作品《麒麟送子》等11幅入选展览。    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县。父亲胡传泰是著名书法家。她16岁毕业于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成绩优异。她自小聪慧手巧,善刺绣、绘画,更精于剪纸。乡间民风纯朴,每逢喜庆佳节,常邀请她制作各式灯彩,剪制各类礼花和喜花。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还被大家赞誉为"福星"。这段时间,她继承了浙江民间剪纸艺术传统,并发扬光大。  1952年迁居故都南京后,新时代的生活使她的剪纸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五十年代的优秀作品有《百花齐放向太阳》、《祖国万岁》等,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群众的喜受。被吸收为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出席南京市第三次文代会。这个时期,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展览,并入选"中国民间剪纸展览"去波兰展出。许多新作构思精巧,造型生动,代表作有《四合如意》、《鸳鸯戏荷》等。  八十年代,她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了《万家更新》、《美满民间》等一批精品。198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胡家芝喜花剪纸集》,江苏电化教育馆摄制了《胡家芝剪纸艺术》录像片。1990年参加"全国民间剪纸研究会",被聘为名誉理事。北京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了她的作品。又以民间美术家列入《中国美术年鉴》。  胡家芝的剪纸淳朴优美、喜气洋溢,既有江南民间剪纸的特点,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为民间剪纸的推陈出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老人年逢百岁,又完成了大幅剪纸《百寿图》,并举办这次"百岁老人胡家芝剪纸艺术展览",以真诚的爱,继续插向人间。    张候光,1930年生,浙江乐清人,中国剪纸学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剪纸学会、省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乐清文联顾问。  张候光先生从事艺术剪纸创作四十年,作品十分丰富。五十年代在朝花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先后出版过专集十余册,还出版过艺术剪纸年画及单幅画多幅,发行全国。    沈雷,1948年10月生于黄岩,祖籍宁波,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为台州市黄岩区文联常务副主席、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常备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台州市文联委员、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岩区政协常委。

浙江民间剪纸欣赏:

     《花田错》又名《花田八错》。剧写刘太公之女月英偕丫环春兰游赏花田会,遇卖字书生卞济,月英爱之,假书扇为名,约定二日差人来请。翌日,卞被人强邀而去,刘仆误将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引至刘府,刘无奈以金钱酬谢,周不允,言三日内娶亲。春兰让卞男扮女装来绣楼议策,周抢亲误将卞抢走。刘太公状告周通,周被传讯,将卞交其妹玉楼照管,玉楼竟以身相托,并赠金使卞入京赶考。周复逼聚月英,时鲁智深宿刘府,乃乔装新娘代入洞房。洞房中,鲁将周痛打。卞济中状元归来,同娶刘、周二女完婚。

      《狸猫换太子》剧写宋真宗时,李妃产子,刘妃生妒,与太监郭槐定计,以死狸猫换出皇子,命宫女寇珠抛入金水桥下淹死,寇不忍,求计于太监陈琳,陈将此子置于妆盒内,密送八贤王府抚养。刘妃又诬李妃产妖,真宗偏信将李妃贬入冷宫。刘为置李于死地又火烧冷宫,被陈琳冒死救出,流落民间。18年后,真宗死,李妃所生子继位为仁宗,经包公辨冤,陈琳作证,仁宗方迎母回宫,斩郭槐,贬刘妃于冷宫。

     《太白醉酒》剧写唐玄宗时,渤海国送来蛮文战表,满朝文武不识。贺知章荐李白识蛮表。玄宗乃授李白为翰林院学士,命李复表。李白平日不满皇亲国戚,趁此机会要杨国舅溶墨,高力士脱靴,玄宗允奏。李白泄尽闷气,乃挥笔成表,蛮邦慑服。此剧又名《吓蛮诗》、《太白回表》。

       《太平桥》剧写五代,晋王李克用与梁王朱温有宿怨。李巡视河南,朱邀李至汴梁赴宴,席间,朱温托辞转入内室。朱妻王鸾英,原系皇室之女,因恨朱温谋篡,便将朱设伏谋害之事透知于李,李乘机逃走。朱温闻之立斩鸾英,并率将追赶。李逃至太平桥,被埋伏于此的梁将卞应遂所伤,李败走,幸遇李存孝送粮至,始得救。

      《唐伯虎点秋香》是民间最熟悉的题材,它描写风流才子唐寅乘船追赶恋人秋香的情节。画面结构十分饱满,秋香在画舫上均整美丽的图案,构成画面中心,衬出唐伯虎与秋香两个主要人物。女主人公凭窗而坐,十分突出,使人首先看到她嫣然一笑的秀丽容颜。正是这一笑,使唐伯虎怦然心动,如呆似痴地站立船头。民间艺术家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请看那彩云追逐的一团明月,那飘溢着荷花馨香的月下清流,那岸旁微风轻拂的杨柳,那刻意雕琢的画舫图案,怎能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呢?或许其中也寄托了民间艺术家们对唐伯虎与秋香这对恋人的美好祝愿吧!

      《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剧写书生张珙于蒲东古刹普救寺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叛军孙飞虎兵围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口许能退兵者可情形莺莺配婚。张珙遂请来故友白马将军杜确解围,打退了孙飞虎。崔夫人却毁约,要张与莺莺兄妹相称。丫环红娘为二人传递诗简,张珙跳墙夜会莺莺,遭莺莺责备。张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探病,俩人定情。崔夫人闻知,拷打红娘,红娘反责其失信。崔夫人无奈,只好约张珙中试后成婚。结尾一说张珙高中状元,与莺莺团圆;一说张珙不幸落第,崔夫人以不招布衣女婿为由,逐张珙。莺莺闻知,毅然违命与红娘至草桥会张珙,连夜共赴蒲关。

     《双狮图》又名《举鼎观画》。剧写薛刚大闹花灯后,逃往寒山,其家满门抄斩。世友徐策以亲生子换回猛子薛蛟,并将其哺养成人。18年后,薛蛟力举双狮,徐见蛟有勇力,将其领至薛祖先堂前,说明薛家被害原委,促蛟至寒山搬兵替薛家报仇。蛟怜徐策老迈,不思前行,徐晓以大义,蛟始拜别登程。

      《铁弓缘》剧写陈秀英与母在太原开茶馆,恶少石文借喝茶为名,前来调戏,陈母持棒追之,匡忠上前劝解。事后陈母邀匡至茶馆叙话,匡见墙上悬有铁胎弓,动问情由,始知母女皆通武艺。匡一时兴起,取弓拉开,陈母大为赞赏,秀英亦生爱慕之情。陈母遵亡夫遗言,向匡提亲,匡忠允婚。

     《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剧写书生张珙于蒲东古刹普救寺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叛军孙飞虎兵围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口许能退兵者可情形莺莺配婚。张珙遂请来故友白马将军杜确解围,打退了孙飞虎。崔夫人却毁约,要张与莺莺兄妹相称。丫环红娘为二人传递诗简,张珙跳墙夜会莺莺,遭莺莺责备。张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探病,俩人定情。崔夫人闻知,拷打红娘,红娘反责其失信。崔夫人无奈,只好约张珙中试后成婚。结尾一说张珙高中状元,与莺莺团圆;一说张珙不幸落第,崔夫人以不招布衣女婿为由,逐张珙。莺莺闻知,毅然违命与红娘至草桥会张珙,连夜共赴蒲关。

     《游月宫》根据传奇小说改编。剧写道士罗公远等用幻术请唐明皇于中秋同游月宫,与嫦娥相会,嫦娥为明皇舞霓裳羽衣曲。其间,玉免为罗嘲弄,以至相斗。后羿因嫦娥奔月曾为玉免所阻,亦前来助罗。太阴星君闻玉免与众交战,传旨将玉免带回发落。

     《摇钱树》剧写仙女张四姐下凡为家境贫寒的崔文瑞盖楼房、种摇钱树,并与之成婚。富豪王半城见此起了歹心,诬崔为盗,并勾结县令将崔下于死牢。四姐杀王半城救夫出牢。包拯查此案,遭四姐殴打。宋王命杨文广、呼延庆平妖,俱被四姐收入魂瓶。王帝遣悟空、哪吒亦不敌。后请来金母劝四姐回天宫,并度崔母子成仙。

     《延安关》又名《双阳公主》。剧写宋仁宗时,狄青奉旨出国寻宝,为鄯善国双阳公主所擒,招为附马。公主助其将宝取得,而双阳父母却因此被害。狄青回京报功,因宝非真而发配广南,时公主已生二子,因父母遭杀而恨狄青,不肯救之。后经张仁、李青二人以言相激,公主始发兵延安,将宋将杨宗保打败。仁宗闻讯大惊,赦狄之罪,令其援救延安。狄向公主赔礼,二人和好。公主助狄战败郎天印、海飞云,将真宝找回。

     《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剧写书生张珙于蒲东古刹普救寺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叛军孙飞虎兵围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口许能退兵者可情形莺莺配婚。张珙遂请来故友白马将军杜确解围,打退了孙飞虎。崔夫人却毁约,要张与莺莺兄妹相称。丫环红娘为二人传递诗简,张珙跳墙夜会莺莺,遭莺莺责备。张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探病,俩人定情。崔夫人闻知,拷打红娘,红娘反责其失信。崔夫人无奈,只好约张珙中试后成婚。结尾一说张珙高中状元,与莺莺团圆;一说张珙不幸落第,崔夫人以不招布衣女婿为由,逐张珙。莺莺闻知,毅然违命与红娘至草桥会张珙,连夜共赴蒲关。

     《鸳鸯带》又名《拉配郎》。剧写钱塘书生李玉远出游学,在返家探母途中,遇皇帝选美,有女之家为逃避中选,多仓猝将女嫁人,甚至沿街拉青年男子配婚。李玉在一日之中先后被拉三次,经几番波折,终与卖解女子张彩凤结为夫妻。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专辑:蔚县剪纸蝴蝶简单剪纸图案剪纸图案各地民间剪纸对称剪纸双喜字生肖剪纸团花剪窗花剪纸雪花
相关阅读
排行
一二年级剪纸 马蜂的剪纸方法教程简单剪纸卡通人的剪纸方法步骤教程人物创意剪纸a4纸打印图案 舞剑的男孩100种人物艺术创意手工剪纸打印获奖作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姑娘手工剪纸步骤图解优秀的动物艺术创意剪纸画 如何剪小鸟剪传统人物民间艺术剪纸可打印图片 少先队实用人物剪纸a4纸打印获奖作品大全 伙100个人物窗花手工剪纸打印稿图案设计简单易学的人物工艺美术剪纸打印素材 女
最热